庆阳饸饹面:庆阳人的三碗面,独特的味道留存记忆
生活中的美食,如同繁星点点,每一道都藏着独特的光芒。今天,咱们一起走进一道特色美食的世界,看看它背后有什么有趣故事,又藏着怎样独特的味道。
庆阳的饸饹面是庆阳人最珍爱的美食之一,以其独特的味道和历史渊源,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碗丰盛的面食,不仅是喜庆场合的招待佳肴,更是庆阳人怀旧乡愁的代表,记录着时间的变迁和人们的情感。
四季轮替,遑论寒暑,一碗热气腾腾的饸饹面,最能给庆阳人的胃恰到好处的慰藉。
饸饹面古称“河漏”,又称“活络”。传说,清朝康熙年间,康熙皇帝令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,而“河漏”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。一天,康熙寻名吃时,看到“河漏”,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,随即命人做好食之,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。但因名字“河漏”之谐音与治理河道不协调,心中不快,挥笔把“河漏”改为“饸饹”。
在庆阳,饸饹面也叫床子面,是陇东地区民间大部分人家过红、白喜事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面食。
庆阳人有句俗语,人生不过三碗饸饹面:满月酒吃一顿、洞房花烛吃一顿、驾鹤西归吃一顿,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三碗面,庆阳人叫“过事”,也叫“喝汤”,这时候,七大姑八大姨都要出席。
对饸饹面的最初记忆,是幼时去外婆家必吃的一道美食。那时候还不知道它的“学名”饸饹,只知道床子面这个俗称。因为是一种叫床子的工具加工的。
饸饹床子是机械的,只需架在锅沿上,等待开水在大锅里翻滚,热气扑面而来时,取一块切好的面团放在饸饹床子的面筒里,用力压下去,把面挤轧成各种粗细的长条,通过下面的漏眼流入大锅里,一个人在床子上压,另一个人在锅里拨,完美配合后长长的面条便游走在沸腾的锅里。
饸饹面的技术在面上,但灵魂还在于汤。
饸饹汤是用热油把干辣椒面和萝卜切成的小丁儿炒出香味,放入葱、蒜、姜、大香等调料再炒一下。最后下肉丁炒熟备用(俗称“臊子”),肉臊子做好了,香味就串出来了,这时候再加点豆腐丁、土豆丁倒入开水,用文火慢慢煮透,这就叫“调汤”。
饸饹面讲究细而长、柔而韧,汤清而辣,辣中含清香之感,饸饹面也可素调干拌食用。
吃面的桌上,盐、醋、油泼辣子等调味一应俱全,腌韭菜、腌辣椒、拌萝卜丝、拌豆芽、拌黄瓜等小菜摆得赏心悦目。一碗面到手,要吸溜着吃完才算心满意足。
饸饹面是庆阳人心中的三碗面,它在庆阳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每一次品尝,都能让人回味无穷,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情感。让我们一起怀念那热气腾腾、令人心旷神怡的庆阳饸饹面,它的味道带着历史,烙上了乡愁。
这道美食的讲解就到这儿啦,它的味道肯定让你印象深刻。在奈寻味美食网,还有超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发现。下次再一起开启新的美食之旅,挖掘更多舌尖上的惊喜!
上一篇:河口三可口
下一篇: 凤阳酿豆腐
日历
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2 | 3 | 4 | 5 | 6 | |
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
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
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
28 | 29 | 30 |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