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耳
简介
房耳,又名房县黑木耳,产于湖北省房县。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、十堰市南部,介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,是中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、驰名中外的“木耳之乡”。房耳色鲜、肉厚、朵大、质优、营养丰富,又因其“形似燕,状如飞”,被称为“燕耳”,有“山珍之王”的美称。
黑木耳是一种担子茵,属胶质茵类,木耳科、木耳属。常见的又可以吃的木耳有两种,一种是我们通常吃的叫光木耳,还有一种叫毛木耳,它的背面毛比较厚,虽然也可以吃,但不易嚼碎,不好吃。房耳属于光木耳,新鲜的房县黑木耳胶质状,半透明,深褐色,有弹性;干燥的黑木耳为角质,背面绒毛短而少,暗灰色,耳面黑褐色,平滑有光感。房县黑木耳形似燕,状如飞,它多为二片丛生,胶质状,半透明;肉厚,耳片厚1.7mm左右,厚度是普通黑木耳的2倍;个大,直径一般为10~12mm;胶质厚,胶质含量占耳片质量的90%以上。
李时珍在他《本草纲目》中写道:木耳“性甘平,主治益气不饥,轻身强志。”并有治序痔疮、血痢等作用。近代医学界对于黑木耳的药用价值又有新的发现,认为它具有清肺、润津、去瘀的功效,而且还含有抗癌物质。
历史文化
从古至今房县人民均有栽培黑木耳的习惯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在唐朝苏恭著《唐本草注》中就提到了房耳的人工栽培方法:“桑、槐、槠、榆、柳此为五木耳……煮浆粥,安诸木上,以草复之,即生尔”。这不仅记载了房县劳动人民对于常见耳树的认识,而且总结了当时黑木耳的生产经验,这是目前关于黑木耳生产的最早记录,证明了房县为最早生产黑木耳的地区之一。
据传,唐中宗李显(庐陵王)被贬房陵后,心思郁结,久而成病,中医以黑木耳入药,不料却被厨子误以为菜炒制入膳中,李显食后,感此物柔韧润滑,清神解郁,遂久食。回京后,中宗点名“房耳”作贡品。由于当时只有伐木放置野外自然生长的条件,产量极低,供不应求,曾一度出现“百姓皆种耳、官商皆收耳”的繁荣景象,由此推动了房县黑木耳大量种植。清代《房县志》记载:“木耳有红、白、黑三种,白者尤贵。房东北有香山,骛利者货山木伐之,杈了纵横,如结棚栏,阅岁五六月,霖雨既零,朽木余液,凝而生之,获数倍。南山中亦然。今则刀耕火种,丛箐尽成町畦,所市多自兴安汉中来也。”《湖北通志》记载有:“木耳以郧属产者为最著名,世谓之郧耳”,房耳占郧耳总产的90%。从唐朝至今,房县人民一直有生产、食用黑木耳的习惯,可见房耳栽培利用历史悠久。
下一篇: 房县山野菜
日历
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2 | 3 | ||||
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
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
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
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
评论列表